銅都市民論壇嘉賓訪談: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銅都市民論壇“嘉賓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許珂。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銅陵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敬喜,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主任喬宗正,歡迎您們的到來。(嘉賓打招呼:主持人好,網友朋友大家好?。?/font>
問題1?:市城管執法局自2021年以來實施了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請陳局長介紹一下項目實施的背景和必要性
陳敬喜答:我市部分中轉站建設年限久遠,垃圾運輸車輛使用時間較長,存在一系列問題,具體有:
1.垃圾運輸車輛嚴重老化,垃圾運力嚴重不足。
2.部分中轉站未配置除臭設備,影響站內及周邊環境,增加除臭系統,提高對臭氣收集處理能力,最大程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部分中轉站年限較長,污水收集管老舊破損嚴重,下水經常堵塞,墻面涂料脫落,整體環境較差,實施中轉站環境整治,提升中轉站內的整體環境。部分中轉站地面沖洗水容易溢出門外,出入口設置截水溝,解決站內污水外溢問題。
4.部分中轉站安裝除臭設備能耗增加,實施用電增容,保證設備正常使用。
問題2:請問我們2021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內容有哪些?
陳敬喜答:2021年,我局完成了4座中轉站垃圾(匯景、銅官北路、白云、金山)壓縮設備更新及土建改造工作,在7座生活垃圾中轉站(匯景、銅官北路、白云、金山、北斗星城、官塘、何村路)安裝等離子除臭設備。
問題3:那么2022年我們銅陵市還繼續實施了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嗎?如果實施的話,情況又如何呢,資金投入和內容有哪些?
陳敬喜答:2022年我們計劃投資320萬元用于實施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主要內容包括4個部分,分別是:
第1部分:2022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購買2輛18噸拉臂車),用以緩解生活垃圾運輸力量不足問題。
第2部分:2022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安裝除臭設備部分,共10座中轉站),具體為:在金苑、人西、五松小區、解東、寶山、世界花園、新光7座生活垃圾中轉站按抽風量不低于10000m3加裝等離子除臭設備,在淮河路、長東、橫港3座生活垃圾中轉站按抽風量不低于20000m3加裝等離子除臭設備,以改善中轉站站內外環境,消除生活垃圾產生的異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第3部分:2022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用電增容配套部分,共12座中轉站),具體為:對淮河路、幸福村、何村路、長東、寶山、人西、金苑、解東、 橫港、 五松小區、 新光 、世界花園進行用電增容,解決因安裝中轉站除臭設備能耗增加,確保安全正常使用除臭設備。
第4部分:2022年銅陵市生活垃圾中轉站微提升改造項目(環境整治部分),包括:在中轉站前(金苑、解東、新光、橫港、長東)設置截水溝等,解決中轉站內污水外溢問題;對部分中轉站視情況進行環境整治(含下水、防水、維修等)。
問題4:陳局長,我知道我們這邊還負責對低保戶生活垃圾處理費的退費工作,請陳局長給我們介紹一下對低保戶生活垃圾處理費的退費工作相關內容?
陳敬喜答:好的。
一是根據《銅陵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銅政辦[2011]91號)規定:“居民家庭按3元/戶?月收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以水費征收平臺捆綁代征”。返還人群范圍及返還標準即為我市首創水務供水覆蓋范圍內的低保戶居民家庭,按3元/戶?月返還生活垃圾處理費。
二是返還方式為打卡退費方式為主,輔以人工退費。為做好人工退費與打卡退費銜接工作,市環衛處在每年11月1日至30日,針對2018年11月以前應退未退的低保戶及當年進入低保戶數據但地址有變動的低保戶,實行人工集中退費。
三是返還流程及資金流轉具體按以下方式進行:由市環衛處根據銅官區民政局、郊區民政局提供的低保戶數據信息,結合首創水務供水覆蓋范圍,核定低保戶退費人群以及退費金額;經向市財政申報后,由市財政撥付打卡退費專項資金到市環衛處,再由市環衛處劃轉至銅官區民政局、郊區民政局,具體承辦打卡退費工作;對其他原因應退未退的低保戶,市環衛處審核后輔以人工退費工作。
四是打卡退費工作于每年10月開展,到次年2月結束。符合退費條件的低保戶最遲實際退費到賬時間為次年2月前。
問題5:從2020年我市全面依法實行垃圾分類開始,市城管執法局一直在不斷開展形式豐富的宣傳活動,那么今年計劃開展了哪些活動?
喬宗正答: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推進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參與度,我們今年重點開展了兩項宣傳活動,一是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全民打卡,行為養成,正向激勵”活動,二是以“垃圾分類我參與 共建綠色幸福城”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傳月、實踐日活動。
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全民打卡,行為養成,正向激勵”活動時間是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通過開展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全民打卡,建立激勵機制,促進行為養成,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顒哟蚩ǚ绞椒譃榫€上小程序打卡和線下分類手冊打卡,為不同人群提供打卡便利,并將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家庭作為激勵對象,按照不同激勵標準進行獎勵發放,目前已經對7月1日—31日堅持打卡21天以上的居民家庭進行統計,對符合條件的約8000戶居民家庭兌換發放了價值約8萬元的獎品。
第二個是垃圾分類宣傳月、實踐日活動,自2020年我市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開始,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宣傳月”活動。今年第三屆“垃圾分類宣傳月、實踐日”活動的主題為“垃圾分類我參與,共建綠色幸福城”,活動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攝制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宣傳片,以宣傳片的方式呈現一年來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績、開展的活動,號召全體市民自覺加入到垃圾分類的隊伍中來。二是開展銅陵市垃圾分類文創設計大賽,結合銅陵本地實際,舉辦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文創作品設計大賽。三是開展“垃圾分類教學優質課程”活動,在中學和小學各選出一個垃圾分類優質課程,用于在中小學進行垃圾分類教學及宣傳。四是開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入戶宣傳,組織全市黨政機關志愿者深入吹哨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督導活動,提升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增強居民群眾生活垃圾分類參與意識。
同時,我局也充分發揮市直主流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組織銅陵日報、銅陵電視臺、銅陵廣播電臺等本地主流媒體不斷推進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多角度、多平臺的宣傳我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成效,形成“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問題6:垃圾分類在城市綠色轉型發展中有著重要意義,市城管執法局作為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單位,今年在生活垃圾投放、收運、處理方面開展了那些行動呢?
喬宗正答:我們今年致力建設“三環相扣”的閉環管理模式,打造全程分類鏈條。一是發力前端,力求源頭分類精準。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補強”行動,根據實際情況對部分亭點進行了調整,解決居民實際投放難的問題,全市分類投放亭點調整、升級改造235個,同時在銅官區建設6座智能投放屋,試點實行定時定點投放。搭建了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平臺,依托視頻監控、GPS精準定位、網絡系統,實現24小時全方位、多層次的在線管理,全市建成區居民家庭設施覆蓋率達100%。并且全面實施撤桶并點、桶邊值守、現場督導,并建立定期入戶、掃樓走訪、積分兌換、獎懲公示等相關制度,幫助市民群眾“分得清、投得準”。二是聚焦中端,健全分類收運體系。按“四分類”標準配備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車輛,所有車輛涂裝生活垃圾分類標識,裝配GPS定位和稱重系統,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專線,實行“不同種類、不同車輛、不同顏色、不同去向”和“桶車對接,專業直運”的分類收運,有效防止“先分后混、混裝混運”。依托監管平臺,對車輛作業情況、運行軌跡、稱重記錄等進行智能監管,實時掌握全市生活垃圾收運處置情況。三是緊盯末端,做到“吃干榨盡”。對廚余垃圾以“公交路線”方式,由特許經營企業每日定時到交投點單獨收運、集中處理。對可回收物,線上依托“回收郎”APP,線下與雙贏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集中分揀再利用。對有害垃圾,交由危廢經營企業處置。對其他垃圾,依托海螺公司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線進行粉碎、分選、焚化,廢金屬回收利用,灰渣作為水泥生產原材料,焚燒熱量替代燃料,真正做到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可回收利用率達41.77%。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流程、全鏈條轉型升級,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通俗、面向群眾的宣傳活動,不斷加強對新建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建設監管和考核,深入探索可落地、可持續、可復制生活垃圾分類路徑,著力打造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樣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