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新聞網訊(記者 路璐)2022年,市民政局高度重視人大建議辦理工作,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落實更多暖民心的行動,在農村開設老年食堂,讓老年人吃得好、吃得實惠,持續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陶建提出,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社會流動的加速,鄉村老人的吃飯問題日益突顯。建議政府采取“信用+志愿服務”模式,倡導村民志愿者到老年食堂提供志愿服務,老年食堂支出應采取“政府補一點、個人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志愿者奉獻一點”的全民參與、多元養老模式等。
市民政局為解決農村老年人吃飯難問題,重點以空巢老人、困難老人等為幫扶對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志愿服務為老人提供助餐服務。樅陽縣在錢橋、白柳、金社等3個鄉鎮開展農村空巢老年人關愛服務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老人提供送餐、精神慰藉等服務;義安區在天門鎮、老洲鄉等4個鄉鎮探索開展互助式養老試點,吸納鄉賢、道德模范等群體,培育發展一批志愿者骨干,倡導村民志愿者為老人提供助餐等日間照料服務,并總結試點經驗,向其他縣區全面推廣。
市民政局還通過給予老年食堂一次性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支持助餐服務發展。給予驗收合格的新建老年食堂10萬元、老年助餐點3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同時鼓勵由社會餐飲單位改建參與老年助餐服務,餐飲企業、養老機構等改造并開放食堂,結合實際發生費用給予不超過2萬元一次性補助。針對困難老年人減免部分餐費,對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的低保及經濟困難的重度殘疾、計劃生育特扶、重點優撫對象等社區居家養老特殊困難老年群體,每人每天分別補助1元、1.5元、2元。
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科科長巫曉明表示,下一步,該局將圍繞代表的建議,進一步謀劃好2023年老年食堂和助餐點的建設任務,科學選址,進一步提升助餐質量,努力形成社會各界齊抓共管老年助餐的良好格局,讓更多的老人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